“快看,机械臂‘吃’垃圾了!”隔着宽阔的玻璃观察窗,一群小学生正仰着头紧盯操作厅,只见巨型抓斗缓缓落下,一次就将成吨的生活垃圾投入千度高温的焚烧炉中,随之产生的却是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能。日前,一场由金山区生态环境局、朱泾镇人民政府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平湖分局与朱泾小学联合组织的“童鑫环保行”生态研学活动成功举办,来自朱泾小学的孩子们走出课堂,亲身体验了一段融科技探索、生态认知与情感启迪于一体的实践之旅。
孩子们参观平湖市临港能源有限公司,了解垃圾发电的知识
第一站,孩子们来到了平湖市临港能源有限公司。当听到这座现代化设施每天能“消化”800吨垃圾,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时,队伍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。“原来垃圾不是终点,而是新故事的开始。”四年级学生徐亚婷在参观笔记中写道。
孩子们参观航天博物馆
如果说能源中心诠释了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现代科技,那么航天博物馆则将孩子们的视野从地面引向星辰。触摸火箭模型、仰望航天服,他们安静地听着讲解。“只有珍惜脚下的绿水青山,我们才能更稳地走向深空。”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变得形象而动人。
孩子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萤火虫
夜幕降临时的萤火虫科普馆,将整个活动推向情感的高潮。黑暗中,一星一点、成群闪烁的萤火虫划出微弱却坚定的光迹,映在孩子们澄澈的眼中。他们刚刚还在显微镜下观察萤火虫发光的结构,聆听这一物种逐渐消逝的生存故事;此刻,他们与萤火虫无声相对,许多孩子暗暗下定决心。三年级学生许翊说:“萤火虫像会飞的小灯笼,那么美好而美丽,我以后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它们。”
从“垃圾发电”的震撼,到“航天梦想”的向往,再到“萤火之森”的感动,这堂“行走的生态课”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一次跨越能源、航天与生物多样性的沉浸教育,通过多场景体验式教学,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知环保价值,有效拓展和深化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内涵与形式。不少同学兴奋地表示:“原来环保这么酷!比起书本上遥远的道理,我们更喜欢这些亲眼看到、亲手摸到的神奇体验。”
据悉猎股网,“金嘉”两地未来还将持续推出更多生态研学线路,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实践教育走向深入,让更多孩子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自然、热爱地球。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